更多>>
班级新闻
第十七周作业量填报表
第十六周作业量填报表
第十五周作业量填报表
第十四周作业量填报表
第十三周作业量填报表
第十二周作业量填报表
更多>>
作业展示
优秀书写
优秀板报
优秀书写
书写规范
书写
内容显示页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 你会随意打断他吗?
时间: 2019-03-07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你会随意打断他吗?调查显示,在和孩子进行沟通

的时候,家长有些自以为是专家支招:五大办法有助于亲子沟通,以

建设和谐家庭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减少亲子双方不必要的矛盾,更

可以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

18)》显示,有二至三成学生表示,家长在亲子沟通的某些方面表现

不佳。现状超两成家长从不与孩子谈心本次调查显示,部分学生报告

家长从不或几乎不与自己进行沟通。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

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22.5%的四年

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

级发生的事情”,34.0%的四年级学生和34.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

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谈论电影或电视节目”。这表明,部分家长

与孩子沟通不足。专家观点:亲子沟通是建立和维系亲子关系、实施

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父母与子女通过沟通交换信息、观点和情感来

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亲子沟通状况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

指标之一,良好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学业表现、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

等均有较大的作用。家庭日常交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庭日常交流不仅有利于营造温

馨的家庭氛围、促进良好亲子关系,还有利于孩子积累知识、拓展视

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重视法律常识和传统文

化本次调查发现:在家庭日常交流中,部分学生报告家长没有教自己

“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法律常识”、“传统文化”;其

中,与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相比,家长与孩子进行

“法律常识”、“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少。9.2%的四年级学生和

5.7%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9.5%的四年

级学生和11.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安全知识,25.

2%的四年级学生和35.4%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日

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30.2%的四年级学生和35.0%的八年级学生报告

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专家观点:调查显示,

家长们很重视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重视孩子的人身安全。其实,

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孩子的发展也大有好处,法律常识和传

统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

,家长在家庭日常交流中要适当地加强与孩子在这些方面的交流。部

分家长不尊重孩子13.3%的四年级学生和10.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我

做错事时,家长总是不听解释就批评我”,10.7%的四年级学生和8.2

%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认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15.4%

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认真听我把话讲完

,总是打断我”,17.4%的四年级学生和14.4%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当

我和家长有不同意见时,家长从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19.3%

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要求我做某件我不愿

意做的事情时,从不会向我耐心说明理由”。专家观点:进入青春期

,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在

与父母相处时希望得到尊重。若父母此时采用过于控制、专制等不尊

重孩子的教养方式,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因此,家长在与青春

期孩子互动时更需要注意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允许孩子表

达自己的意见等。尊重孩子是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尊重

孩子是指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家长充分尊重孩子,孩子会更愿意

接受家长的教导、理解家长,也更愿意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对策你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吗?常常有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喜欢

和大人沟通,但是,你了解孩子不愿意交流沟通背后的原因吗?你知

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吗?近日,重庆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组家庭,看

看他们的沟通状况如何。孩子比想象中知道得更多二年级的航航是一

个乐观开朗、很外向的女孩,有时甚至被妈妈贴上了话痨的标签。她

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缠着爸爸妈妈聊天,但不会聊关于学校的事情,而

是聊自己看过的书中的人物。她每次看完书都喜欢与父母分享,比如

举出两个人物,或者自己喜欢的两个物品,让爸妈进行选择,并且会

强烈要求他们说出喜欢的理由。航航觉得和父母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

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航航的妈妈有时候会很配合,但更多时候因

为工作一天很累,回家后还要料理家务,对于航航的问题总是敷衍了

事。“其实有时候反思起来,确实做得不好,一天下来精疲力尽的时

候,真的无心回答她的各种问题。”航妈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发现,

孩子的成熟程度其实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有一次航航问妈妈“要是

有个很帅的男孩子拿着钻戒向我求婚,答不答应?”航妈听到这个问

题的时候很惊讶,但还是进行了正面引导,稍稍渗透了一些婚恋观。

也是从这次开始,航妈开始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再累也要与孩子沟通

,去了解她每天到底在想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喜欢聊的内容

不在一个频道上初中的小白偏爱汽车设计,家里摆满了汽车模型。每

次设计出好看的小汽车总会第一个让妈妈看,妈妈也会对此进行点评

。“但是如果我不主动找她,妈妈是不会来主动问我这些的。”小白

说,妈妈跟自己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今天去这个辅导班,下周给你

报了数学班”之类的。因为工作原因,爸爸经常不在家,小白与爸爸

沟通的机会很少,因此小白也养成了只依赖妈妈的习惯。现在初中生

的学业负担比较重,回到家中基本就是做作业,“而孩子就偏偏喜欢

在做作业的时候跟我说话。”面对这种情况,白妈选择无视或者直接

批评孩子。小白妈妈用“语言加武力”形容自己和孩子的沟通,她承

认自己脾气不是特别好,很难静下心来与孩子聊天。除此之外,小白

妈妈觉得,自己和孩子沟通时,话题基本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她喜欢

和孩子聊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小白则喜欢除学习之外所有的话题,这

也让白妈感到苦恼。交流失败不愿沟通小学三年级的诺诺表示不愿意

与父母聊天,因为她觉得妈妈对她说的话总是爱理不理。诺诺有些小

淘气,回到家有时候会搞一些小破坏,妈妈就会严厉批评她,现在,

诺诺对妈妈多少产生了一些恐惧心理。诺妈在诺诺写作业的时候,会

主动过去进行辅导,但是诺诺都不愿意听,会用“你又不是我老师”

这样的理由拒绝妈妈。诺妈很担心这样长期下来,诺诺会产生逆反心

理。“如果再大一点,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就更难教育了。”因此,

诺妈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脾气,以及和诺诺说话的语气,但是,诺

诺每次写完作业,就自己在房间里玩,根本不给妈妈留一个交流的空

间。而她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很开朗、很开心。如今,诺妈还没

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改变现状。每天接送沟通畅通李女士是全职宝妈,

每天接送孩子,因此沟通的时间很多。李女士的儿子肉肉上小学四年

级,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印象深刻的事情

都会分享给妈妈。在学习方面,肉肉也会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交流一

些学习心得。当然如果表现好的话,会主动提及,为了让妈妈给自己

一些奖励。李女士最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肉肉比同班同

学年纪稍微小一些,担心成绩会落下。除此之外,李女士会经常引导

孩子和自己说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地方。“因为我发现他经常和我说好

的一面,我怕这样下去他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这样积极的沟通,

让李女士和儿子的感情很好,她总是亲切地称儿子是“贴心小棉袄”

。但是她发现了问题:儿子和爸爸的沟通不多,这个问题成为李女士

今后想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营造温馨的家庭交流氛围刚上一年级

的瑶瑶,会经常和爸爸妈妈沟通。聊天的话题也是多方面,比如学习

上的事情、同学、老师、动画片等等。瑶瑶觉得,爸爸妈妈就是她的

大朋友,“是好朋友就要经常一起聊天。”瑶瑶有这样的感受,是有

原因的。瑶瑶的父母是个体户,总是很忙,但是也总会抽出时间来陪

瑶瑶。有的时候,爸爸早上出发去店里时瑶瑶还没有醒,他会写一张

小纸条,比如“瑶瑶今天上学好好表现哦”之类的话,即使很简单,

也会让孩子感到很温暖。每天晚上是瑶瑶练习吉他的时间,爸爸即使

不能陪在身边,也会通过视频观看孩子弹琴的样子。有的时候进步很

大,瑶瑶就会主动给爸爸弹奏一曲。长期下来,瑶瑶也养成了给爸爸

妈妈准备礼物或者小惊喜的习惯,家庭氛围很融洽。瑶瑶爸爸说:“

千万不要因为忙,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专家建议市级骨干、星

光学校老师庞飞说,作为家长,要更多地了解小孩子的心理和身心,

这才是更好教育的基石,这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亲子沟通是和谐家

庭建设的最好组成部分。亲子沟通也是有方法的。第一,氛围营造。

可以在家中或者户外进行,在比较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家长无论遇到

什么,都要放松自己的身心,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第二,选好主

题。每次交流最好确定一个主题,比如学习习惯、最近的热点、兴趣

艺术等,也可以是日常交流。最好选择一个小切口,一次交流有一次

收获,从思想上、方法上有针对性地提升。第三,形式多元。亲子沟

通并不一定只是语言上交流,一起运动、一起旅游、一起做饭等都是

一种沟通,在各种多元的沟通中,润物无声,悄然生成。第四,形成

常态。每周、每月一次的常态交流,比如在散步时的分享也是可以的

,让孩子习惯与家长交流。第五,快乐记录。家长可以用多种方式记

录与孩子沟通的内容,比如为孩子开通QQ空间,有意思的微信等,成

为永久的纪念。本报记者林祺实习生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