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班级新闻
作业
作业
作业
书写小达人
我选我
绘画小能手
更多>>
作业展示
认真完成作业小达人
阅读分享会
作品展示
绘画能手
写规范字
内容显示页
亲子间抢手机大战仅源自误解?
时间: 2020-11-19

 刚过去的周末,北京初一学生夏雪参加了有家长参与的小学同学聚会。聚会选在了一家大型购物商场的某餐厅中。孩子们刚见面没几分钟,夏雪就拉着两个同学离开了,理由是到旁边的书店去看书。

  听到这个理由,家长们满是欣慰。不过,这种和谐的氛围随着又一位家长的到来被迅速打破了:“孩子们在旁边书店的咖啡座一起抱着一部手机打游戏呢,我们家孩子一眼就看到他们了,直接就加入了。”

  原来,孩子们根本不是去看书,而是知道书店的咖啡座有WiFi,他们在见面第一时间就用眼神确定:有人带着手机呢,于是,迅速躲开家长的视线去打游戏。

  毫无悬念,一场聚会的开端变成了集体批判。

  现在的中国家庭,“战争”总是一触即发。

  有媒体曾经报道,60%的家长承认自己跟孩子曾经因为手机游戏产生过矛盾,一份名为《2018 中国儿童网络安全调查报告》——中国首个由儿童自己操刀完成的网络安全调查报告——则显示近四成孩子曾经因为玩手机跟父母有过纠纷,而且,初一、初二孩子跟父母产生纠纷的情况最多。

  其实,到底是60%还是40%的家庭因为手机产生过矛盾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来自更权威的《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而移动游戏的份额已经过半,其中,青少年是游戏用户主力群体之一。巨大的数据足以说明,这一代孩子跟手机、互联网、游戏捆绑在一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因由手机、互联网、游戏的结合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必将无法避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矛盾不可避免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误解则成为矛盾爆发和升级的导火索。

  大人说手机是洪水猛兽

  是家长太敏感吗

  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组组织、全国10个城市的儿童调研员历时3个月完成的《2018 中国儿童网络安全调查报告》中这样显示,“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同“快去学习/快写作业”“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一起被孩子们评为最讨厌父母说的话。

  看来,孩子们已经对父母干涉自己拿手机的行为深恶痛绝。

  “大人毕竟是大人。”广州市天河区的11岁小学生崔轩说,他们已经习惯用网络学习了,“字典和妈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网络能很快解决,但是大人经常觉得手机是洪水猛兽”。

  其实,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在被手机裹挟,手机早已不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它是职业人身边的移动办公室,学生身边的作业本、资料库。

  但是,当自家孩子拿起手机的时候家长们仍然会感到莫名的紧张,为什么?

  因为,这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北京的六年级孩子家长王丽在别人眼中有些另类,别的家长都在千方百计阻隔孩子玩手机的情况下,她却在女儿生日的时候买了一部高端的智能手机送给女儿,“越禁止她玩她就会越想玩,还不如让她在我眼前玩,这样,孩子玩着玩着可能就‘脱敏’了,也许反倒不会成瘾。”王丽说,在这个“脱敏”理论指导下,王丽与女儿约定每天可以有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可以一次用完,也可以分次使用。

  有了这样的约定,王丽与女儿彼此相安无事。不过最近,王丽发现女儿玩游戏时的状态有了些变化,以前女儿总是闷着头操作,现在经常在线等人,有时还说笑上几句。那天王丽无意中看到游戏中有人跟女儿说话的时候总是“妹子长、妹子短”的,女儿说这是一位最近新认识的“大神”(游戏打得很棒的人)。

  王丽的神经突然紧张起来。“我以前觉得孩子学习之余玩玩游戏换换脑子挺好,而且现在有很多策略游戏,挺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但是我从来没想过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接触到陌生人。他们不仅交流游戏技巧,而且会语言聊天,万一‘大神’是坏人就麻烦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家长们担心的这些安全隐患,孩子们也发现了。

  孩子们在做网络安全调研的时候发现,79%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添加过陌生人为好友”,表示“从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的仅为14.2%

  孩子们虽然发现了隐患,但是却不觉得真的有危险:60%的孩子觉得“为了游戏打得更好而添加陌生人为游戏好友,大家不认识,切磋一下游戏技巧没什么”。

  “他们确实不知道到底哪里安全哪里不安全。”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说,比如,孩子们会在游戏里“傍大神”,游戏玩得不错的孩子也会“带妹子”。

  别小看这种似乎只出现在游戏中的“关系”。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有时是相当模糊的,尤其对于判断和应变能力都还很弱的未成年人来说。

  在王丽的逼问下,女儿告诉她那位“大神”是附近某个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在游戏中的关系已经是“师徒”。

  其实,在某些游戏中的“师徒”关系已经有些暧昧色彩了,不少“师徒”就是“恋人”。“如果不是发现得及时,女儿很可能要在现实中跟她的‘师傅’见面了,我已经是最不敏感的妈妈了,现在想想有些后怕。”王丽说。